郑大华在《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撰文《从自在到自觉★◆■★:中华民族观念的提出、发展和形成》指出,中华民族”是梁启超于1902年首先提出和使用的。到了民国初年和五四运动后,首先是“中华”作为国号或国名的确立,其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及其影响,再次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广泛传播,这三个方面因素促进了中华民族观念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华民族观念虽然在民国初年和五四运动后有了发展,但并没有像一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已经形成◆◆■■■◆。原因一■★■◆◆,当时人们使用的主要是“中国民族”而非◆◆■★◆■“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和“中国民族”虽然只有一字之别◆★,但含义是不同的;原因二,很多人是在“汉族”的含义上使用“中华民族”这一观念的。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中华民族是生死与共、命运与共之共同体”的意识开始形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扩大,中华民族观念广泛传播。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标志是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一文的发表■■■■。
责编:刘星月■◆;初审◆★■:陈佳妮、许雪靖;复审:刁超群、李雨凡、程子茜;终审:正辰、紫墨
刘尚希在《财政研究》2024年第7期撰文《论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底层逻辑》指出◆■★★,财政与金融的关系不断变化◆■■■■★,其底层逻辑也变了,用传统理论已经难以阐释新的现象,财政与金融的关系亟需重新认识。本文尝试以公共风险的新范式和新认知,探讨财政与货币的关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以及财政与央行的关系◆★■★。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从理论层面探讨财政与货币的关系,二是从政策与实践层面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三是基于国际实践和国际比较来阐释财政与央行的关系。这三个层面是宏观经济治理中的基本问题,对这三个层面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提升的前置条件。
尤政在《智慧中国》2024年第9期撰文《为什么要重视发展高端传感器技术》指出◆■◆,从茫茫星空,到浩瀚海洋,再到广袤大地,作为信息获取的源头,传感器是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连接的桥梁★★◆,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最为重要的基石之一◆★。传感器主要功能是将各种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特征等待感知量转换为可检测与数字化的电信号◆■,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首要工具。传感器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国防安全■◆★■◆★、医疗健康等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当前,传感器已经从早期由敏感元件与处理电路构成的分立式装置◆★,演变成集信息获取、处理、传输、供电等功能于一身的智能传感微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端传感器,其数字化、微型化、智能化的特色十分突出■◆★★。然而,也正是由于高端传感器的高精尖属性◆★,它又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一项核心“卡脖子◆■”技术。
邬爱其★★、吴轶珂◆■◆◆■■、戴维奇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撰文《专精特新战略导向赋能中小企业成长的机制研究》指出,专精特新战略导向是中国特色的企业战略导向,专精特新发展是中小企业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但目前鲜有研究探讨专精特新发展如何助力中小企业成长■◆◆■◆■。本文基于企业内生成长理论★■★,探究专精特新战略导向赋能中小企业成长的过程机制和关键情境。实证结果显示:专精特新战略导向能够有效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其内在机制是专精特新战略导向通过增强企业的市场势力进而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战略导向的作用发挥也需要有适宜的边界条件来支持,其中,“脱钩断链”冲击和市场竞争程度会弱化专精特新战略导向对中小企业市场势力的促进作用。本文结论为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成长提供了理论洞察和经验参考。
周丕启在《国际论坛》2024年第5期撰文《中国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建构:逻辑起点、核心概念与基本范畴》指出■■★■★◆,推进中国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需要从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两个层面进行★★■★◆■,理论体系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动力,是中国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国内学术界关于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建设的观点可以分为逻辑起点论和核心概念论两大类■■★■◆,两种观点对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建设都提出了独到见解,当然也存在不足■★★★。本文在评析这两种观点基础上,提出逻辑起点、核心概念和基本范畴构成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硬核”。构建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需要从逻辑起点★■★◆■■、核心概念到基本范畴进行演绎推理,核心概念的界定依据逻辑起点★■◆■,基本范畴的内涵是核心概念内涵的延伸◆◆■★,这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本文认为◆◆■★“国家生存■■■★”是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在确定逻辑起点基础上◆◆■★★,对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国家安全◆◆■■◆★”进行界定,明确了“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范畴是概念群,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可以分为本体论范畴、主体论范畴、客体论范畴、观念论范畴★◆◆、实践论范畴和价值论范畴。这些范畴或者概念群与逻辑起点、核心概念共同构成中国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框架。
林万龙在《农业经济问题》2024年第7期撰文《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几个问题》指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工作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本文对何为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行了探讨,探讨了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四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即有效拓展乡村振兴政策视野、有效推进乡村建设、有效推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有效促进农民农村走向共同富裕◆■◆■。最后,本文就强化乡村振兴推进工作的制度保障和改革创新◆★★、持续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相关建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许安标在《红旗文稿》2024年第20期撰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指出,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深刻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首要一条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坚持中国领导、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的显著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结合”,持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形成了习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习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地位,阐明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要求◆◆★◆。
陆彩荣、胡开敏、王恒志在《对外传播》2024年第11期撰文《从《读懂中国》中“读懂中国”——新时代重大主题对外出版的实践探索》指出,读懂中国是我国国际传播宏大丰富的核心主题、生动传神的高度概括。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手段和载体,用融通中外的图书作品,通过润物无声的阅读■◆■◆■,帮助世界更好“读懂”,是新时代对外翻译出版的重大历史使命★★。要肩负使命、打造典范★■◆◆◆■、守正创新、树立品牌■★★■、服务大局,有效丰富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宣介的出版传播矩阵,加强中外交流和对外国情传播■■◆,努力打造一个具有全球传播力影响力的“读懂中国”国际传播融合品牌。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陈永伟在《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撰文《人工智能对齐:经济学可以做什么?》指出,AI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AI对齐,即确保AI的行为结果始终符合人类的利益变得越来越重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AI对齐可以区分为AI价值对齐和AI激励相容对齐★◆■◆,这两种对齐方式分别通过改变AI智能体的效用函数和AI智能体面临的约束条件来影响其行为★■◆◆◆◆。AI智能体在很多方面都和人类存在着共性。作为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经济学可以为AI对齐提供很多启示。本文着重讨论了社会选择理论、机制设计理论◆★★、契约理论和信息设计理论在AI对齐领域的应用◆★★◆■,并对这些理论在实践中的用例进行了介绍★◆◆★◆★。由这些用例可见,经济学在AI对齐领域大有可为,其作用还远未得到发挥。
齐中平在《旗帜》2024年第11期撰文《牛鼻子 钉钉子 迈步子》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7·29”重要指示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打造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全面升级版■★■◆★”,奋力书写以高质量机关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